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

1930(06)

12上旬

蔣介石到南昌,召集黨政軍高級官員舉行“剿匪”會議,決定“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方案,急電催調駐武漢的第十九路軍迅速入贛“協剿”,另令駐福建的第五十六師、第四十九師、暫編第二旅向閩贛邊界推進,堵截紅軍。會后在南昌設立總司令行營,魯滌平兼行營主任,指揮在贛國民黨各軍,總兵力增加到十萬余人。

同旬

在黃陂主持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擴大會議。會議明確指出李立三“左”傾錯誤,進一步提高了干部的認識。會議再次討論反“圍剿”作戰方案,認為:進剿敵軍十萬,均非蔣介石嫡系。這些敵軍分成多路,每路又分成幾個梯隊,各路、各梯隊之間的間隔距離較大,有利于紅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在這些敵軍中,張輝瓚第十八師和譚道源第五十師為魯滌平的嫡系部隊,是“圍剿”的主力軍,消滅這兩個師,敵之“圍剿”便可基本打破。張譚兩師各約一萬四千人,而紅軍四萬余人,一次打敵一個師,占絕對優勢。紅軍實行中間突破,將“圍剿”軍陣線打開一個缺口,東西諸敵便被分隔為距離較遠的兩個集團,有利于紅軍各個殲敵。會議決定紅一軍團正面迎擊敵人,紅三軍團迂回敵后,地方則準備好擔架、糧食等。會后,總前委依據毛澤東的發言印發《八個大勝利的條件》(反“圍剿”宣傳材料),這就是:(一)國際形勢有利于階級決戰,不利于帝國主義;(二)國內形勢有利于階級決戰,不利于蔣介石、魯滌平;(三)我們的戰略好,敵人的戰略差;(四)我們有群眾配合,敵人沒有;(五)我們的兵力是集中的,敵人的兵力是3531930年分散的;(六)我們的軍隊是團結的,敵人的軍隊是動搖的;(七)我們準備充足,敵人財政恐慌;(八)我們得地利,敵人不得地利。

同旬

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根據贛西南肅反中提供的線索,派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李韶九到富田指導江西省行委、省蘇維埃和紅二十軍的肅反工作。七日,李韶九到富田后立即抓了省行委和紅二十軍的八個主要領導人。九日,他又到東固幫助紅二十軍肅反,同一個團政委劉敵談話時透露要該軍肅AB團。劉敵鼓動獨立營包圍軍部逮捕李韶九以及該軍軍長等,釋放以AB團嫌疑被捕的紅二十軍政治部主任謝漢昌。十二日,劉敵、謝漢昌率該軍直屬隊四百余人,乘夜沖向富田,包圍江西省行委和省蘇維埃政府,放出被懷疑為AB團而關押審查的二十余人。這就是由肅反擴大化引起的有嚴重錯誤的“富田事變”。富田事變發生后,謝漢昌等把紅二十軍主力帶到贛江以西地區,提出了分裂革命隊伍的口號,并制造假信以反對毛澤東,犯了進行挑撥離間和分裂活動的嚴重錯誤。

1216

國民黨軍各路由北向南,采取“分進合擊”戰術,開始向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心地區進攻。至二十八日,國民黨軍先后進占萬安、泰和、東固、源頭、廣昌、建寧一線,東西相距八百里。在紅一方面軍駐地周圍部署了五個師:左路第十八師、第二十八師進至富田、東固、南壟;中路第五十師進至寧都縣源頭;右路第二十四師進至寧都洛口,第八師先頭部隊進至頭陂。敵軍因找不到紅軍主力進行決戰,又不斷遭到紅軍和地方赤衛隊、暴動隊襲擊,士氣不振,加上給養困難,造成了紅一方面軍主力反攻作戰的有利時機。

1222

同朱德命令紅三軍團、紅四軍、紅十二軍(缺第三十五師,含第六十四師)北移到黃陂、麻田、另封、洋衣地區隱蔽待機;派出紅十二軍第三十五師獨立活動于興國東北約溪地區,嚴密監視西面敵軍第十八師、第二十八師的行動,并將進攻之敵的注意力吸引到西面。在紅軍隱蔽待機期間,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總部名義下發了《三十條作戰注意》的教材,以促進部隊臨戰準備。

1224

獲悉敵軍譚道源師從源頭向小布方向移動,同朱德在黃陂發布紅一方面軍命令,決定先殲滅該敵。隨即指揮部隊在小布附近設伏,準備把譚師誘到預設陣地圍殲。因敵人剛出動又停止,未脫離居高臨下的源頭陣地,紅軍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為慎重初戰,撤回原集結地待機。二十八日,獲悉張輝瓚師向永豐縣上固、龍岡推進,同朱德決定改變攻擊目標,命令紅一方面軍橫掃在紅軍左翼當前之敵張師等,次第殲滅之,并部署集中紅軍主力于二十九日分兩路秘密西開,求殲敵人于運動之中或立足未穩之際。

12下旬

在小布主持召開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在會上作動員講話,列舉克敵制勝的有利條件:第一,我們軍民一致,人民積極援助紅軍,這是最重要條件。第二,我們可以主動選擇有利陣地,設下陷阱,把敵人關在里面打。第三,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一部分,一口一口地把敵人吃掉。第四,我們可以察明敵軍行動,摸清敵人行動規律,從而發現敵人的薄弱部分,揀弱的打。第五,我們可以把敵人拖得精疲力盡,然后再打。第六,我們可以造成敵人的過失,乘敵之隙,加以打擊。毛澤東為大會題寫了表達反“圍剿”戰略指導思想的大字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同旬

同朱德根據敵情,決定實行中間突破,集中兵力先打譚道源第五十師或張輝瓚第十八師,將敵人的陣線打開一個缺口后,使東西諸敵分隔為距離較遠的兩群,以便紅軍機動殲敵。

1229

獲悉張輝瓚率第十八師師部和第五十二旅、第五十三旅到達龍岡,在永豐縣君埠同朱德簽發紅一方面軍攻擊龍岡敵張輝瓚部的命令,部署左路軍于三十日攻擊龍岡之敵,右路軍則應派部協助殲滅該敵。

1230

凌晨,同朱德進入黃竹嶺小別山的指揮所,開始指揮圍殲張輝瓚師的龍岡戰斗。上午九時許,當該敵在龍岡以東、小別以西登山時,即受到紅三軍的迎頭痛擊。下午三時許,紅十二軍沿龍岡南側從敵背后發起猛烈攻擊,紅四軍和紅三軍團從龍岡北面高山上猛沖下來,被四面包圍的敵軍,突圍未逞,全線潰散。到傍晚時戰斗全部結束,殲滅國民黨軍第十八師師部和兩個旅共九千多人,俘師長張輝瓚,繳獲各種武器九千余件,子彈一百萬余發,電臺一部,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首戰大捷。

1231

同朱德指揮紅一方面軍主力移駐寧都小布,準備進一步追擊撤退的“圍剿”敵軍。

同日

敵“圍剿”軍總司令魯滌平判斷紅軍必乘勢轉撲譚道源師,令譚師速退洛口,與許克祥師靠攏。譚師接到命令后,所屬各部向東韶奪路撤退。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