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

1931(05)

8月上旬 

各路敵軍紛紛向高興圩地區逼近,紅一方面軍主力被壓縮在以高興圩為中心方圓數十里的狹小地區內,西臨贛江,南、北、東三面有敵軍九個師進逼,形勢危急。毛澤東同朱德決定將迂回敵側后的戰法改為中間突破,向東面興國縣蓮塘、永豐縣良村、寧都縣黃陂方向突進。為隱蔽紅軍意圖,造成敵軍錯覺,指揮紅三十五軍、紅十二軍第三十五師和部分地方部隊偽裝主力,向贛江方向佯動,吸引敵第六、第九、第十一、第十四等師繼續向萬安至萬安南部良口方向前進,并牽制興國縣崇賢、吉安縣東固間之敵,紅一方面軍主力則乘夜通過敵第九師(在興國縣江背洞)和第五十二、第六十師(在興國縣崇賢)之間二十公里間隙地帶,轉到蓮塘地區。

86日 

同朱德獲悉敵第三路進擊軍第四十七師第二旅進到蓮塘附近,決定集中兵力迅速殲滅該敵,爾后向北發展求殲第三路進擊軍主力,要求所屬各部當夜展開,準備七日拂曉攻擊。當晚,紅三軍團(并指揮第七軍)和紅三、紅四、紅十二軍(缺第三十五師),秘密向敵軍陣地接近。

87日 

同朱德指揮紅一方面軍主力,在蓮塘地區將敵軍第四十七師第二旅和由良村西出偵察的一個多營全部殲滅,取得初戰勝利。隨后,指揮紅一方面軍主力乘勝北進,攻擊良村之敵第五十四師,殲滅其一部。蓮塘、良村兩仗共殲敵兩個多旅,俘敵三千五百余人,繳獲各種槍三千一百余枝(挺),迫擊炮十四門,電臺兩部,馬二百余匹,各種子彈三十余萬發。

88日 

同朱德在良村約溪發布紅一方面軍命令:決心以全力消滅龍岡之敵。在部隊開赴龍岡途中,得知敵第五師在龍岡已有準備,駐地周圍修筑了工事,遂改變主攻方向,命令紅三軍向龍岡佯攻,同時部署紅軍主力揮戈向東,進攻寧都黃陂的敵軍第八師。

811日 

同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進到黃陂附近,指揮部隊一舉攻入黃陂,殲滅敵第八師兩個團,乘勝追擊,又殲敵一部。前后共殲敵第八師約四個團,俘敵四千余人,繳槍三千余枝(挺)。這時,得知敵第六、第十師已接近黃陂,當機立斷,命令紅軍主力停止追擊,當夜撤出黃陂,轉到永豐、興國、寧都三縣交界的君埠及其以東地區休整。

8月中旬 

國民黨軍發現紅軍主力的行蹤后,采取密集的大包圍態勢逼近紅軍集中地——君埠以東地區,企圖消滅紅軍主力于此。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又處于被敵軍八個師三面包圍的不利境地,是三次反“圍剿”以來最艱苦的時刻。毛澤東主持中共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會議,分析敵情,認為紅軍主力應采取“聲東擊西”戰術。針對敵人最怕紅軍北出臨川的情況,決定紅十二軍(欠第三十五師)偽裝紅軍主力向樂安方向佯動,將敵主力向東北方向牽引。同時部署紅軍主力利用夜暗從敵第一軍團和第二路進擊軍之間十公里間隙的大山中偷越過去,跳出敵軍包圍圈,向西返回興國縣境內隱蔽休整,觀察敵軍動向,待機殲敵。

817日 

同朱德率紅一方面軍主力進至興國東北的白石、楓邊地區隱蔽休整,并同中共蘇區中央局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會合。為了準備經常的夜行軍,加強紅軍的機動力量,同朱德簽發紅一方面軍關于減少行李馬匹的通令。二十二日,又簽發節省經費的通令,指出:目前仍須準備一個月到兩個月的艱苦奮斗,以持久戰略來消滅敵人,爭取第三次反“圍剿”的全部勝利。830日 

中共中央致蘇區中央局并紅軍臨時總前委的指示信,指出:“中央蘇區現時最嚴重的錯誤是:缺乏明確的階級路線與充分的群眾工作。”“例如你們容許地主殘余租借土地耕種,對于富農只是抽肥補瘦,抽多補少,而不實行變換富農肥田給他壞田種的辦法”。“紅軍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拋棄游擊主義的傳統與小團體的觀念,這在紅軍已在進行大規模戰爭與擔負著爭取一省幾省首先勝利的任務是不相稱的。”

9月初 

同朱德為進一步調動和疲憊敵軍,率領部隊繼續西移,轉到興國、萬安、泰和之間以均村、茶園岡為中心的山區,隱蔽休整,待機殲敵。這時,紅軍主力已休整半月有余,養精蓄銳,士氣旺盛。國民黨軍則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東奔西突,數次撲空,疲憊不堪,士氣沮喪,已無力繼續進攻紅軍〔1〕。加之當時蔣粵桂軍閥沖突加劇,蔣介石不得不下令“圍剿”軍實行總退卻。

1〕在當時繳獲的國民黨軍官兵的家信中有這樣說的:“這一月來,無論官兵差不多沒有不病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至于山高路險,跌死的人馬以及因病后被土匪殺死的官兵,總和起來比出發時候的人數差不多要少三分之一。”

96日 

同朱德獲悉興國地區國民黨軍正沿高興圩大道向北撤退,當即決定首先抓住興國北撤敵軍一部殲滅之,爾后視機擴張戰果。七日,同朱德指揮紅三軍和獨立第五師在泰和縣老營盤殲滅北撤之敵第九師一個旅,俘敵兩千余人,繳獲長短槍兩千余枝。與此同時,紅三軍團、紅四軍、紅三十五軍等在興國縣高興圩向敵第六十、第六十一師發起攻擊,激戰兩天,斃傷敵軍兩千余人。但因敵軍占據有利地形,紅軍兵力不夠集中,并且徒涉高興圩以西河流時遭到較大傷亡,結果形成對峙。為使紅軍變被動為主動,決定主力撤出戰斗,轉至茶園岡、均村、永豐圩地區休整待機。

911日 

在茶園岡得到國民黨軍要撤出根據地的情報,同朱德下達紅一方面軍于次日轉換陣地、截擊敵軍的命令。十二日,在石灰窯鑒于國民黨軍對紅軍情報不明,尚不敢行動,同朱德發布命令,令方面軍經老營盤、田塅轉向東移到敵之右側。

913日 

同朱德獲悉敵軍退卻路線后,立即命令紅一方面軍集中全力向北撤之敵實施追擊。

915日 

拂曉,紅一方面軍主力追到退卻敵軍,迅速強占方石嶺。同朱德指揮紅軍主力截住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及第四軍團的一個多團,將其包圍于方石嶺以南地區予以全殲,俘敵五千余人,繳獲各種槍四千五百余枝(挺)。至此,從八月開始的第三次反‘圍剿’,紅一方面軍在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配合下,六戰五捷,殲滅國民黨軍十七個團共三萬余人,繳槍一萬五千余枝,各種子彈二百五十萬發,電臺六部,打破了敵人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毛澤東后來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總結說:“等到戰勝敵人的第三次‘圍剿’,于是全部紅軍作戰的原則就形成了。”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贛南、閩西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據地進一步擴大,包括二十一個縣,二百五十萬人口,進入了全盛時期。秋 為培養紅軍干部,創辦紅軍干部學校,找何長工、鄧萍談話,說:我們決心調你們兩個軍長和四個師長,還有十幾個團長和政委來辦個學校。北伐時有“黃埔”,我們要辦個“紅埔”,開辦個培養干部的基地。根據蔣介石其人的本性,估計戰爭會越打越大。培養紅軍干部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我們必須向部隊源源不斷地輸送經過學校培養的軍政素質好的紅色指揮員。還說:新舊軍閥很懂得有權必有軍,有軍必治校這個道理。蔣介石中央軍的構成有幾個系統,一是陳誠為頭子的保定系,一是湯恩伯為頭子的日本士官系,一是胡宗南為頭子的黃埔系,還有其他各省的講武堂畢業的講武系。我們是人民的軍隊,為了戰勝反動派,也要學會辦校、治軍,培養自己的建軍人材。談話后不久,何長工、鄧萍等奉命到瑞金籌建紅軍干部學校。

9月中旬 

鑒于第三次反“圍剿”勝利結束,同朱德決定,以一部分地方部隊監視北面之敵,主力紅軍和另一部分地方部隊由興國以北地區向南以瑞金為中心的地區轉移。十八日,同朱德簽發紅一方面軍命令,令部隊開往龍岡整頓補充,以“執行向南發展之任務”。紅三軍軍長黃公略在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掃射,中彈受重傷,不久犧牲。同旬 因陳紹禹決定去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周恩來將赴中央蘇區,根據共產國際遠東局的提議,由秦邦憲(博古)負總責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隨后報共產國際批準。

9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武裝侵略中國東北。二十五日,毛澤東同朱德、賀龍、彭德懷等聯名發表《中國工農紅軍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告白軍士兵兄弟書》,揭露國民黨軍閥不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只能向帝國主義獻媚投降、充當帝國主義的走狗,既不能“保國”也不能“為民”。號召白軍士兵投身革命,加入紅軍,為共同抗日、打倒國民黨、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而戰。

920日 

中共臨時中央發出由陳紹禹起草的決議《由于工農紅軍沖破第三次“圍剿”及革命危機逐漸成熟而產生的黨的緊急任務》。決議提出“目前中國政治形勢的中心的中心是反革命與革命的決死斗爭”。要求蘇區的黨和紅軍“在政治軍事順利的條件之下,取得一兩個中心的或次要的城市”。要求紅軍必須“集中力量追擊敵人退卻部隊”,“擴大蘇區到中心城市”,“各軍必須開始城市戰、堡壘戰的演習”。決議強調“目前主要危險還是右傾機會主義”,“富農路線”。

923日 

同朱德在興國水頭莊簽發紅一方面軍關于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部隊開往福建工作、籌款的命令,決定二十五日出發,分七天行程到閩西長汀集中。

926日 

到達于都縣平安寨,指示中共縣委和縣蘇干部要迅速消滅地方反動武裝,鞏固與擴大革命根據地。

928日 

到達瑞金葉坪村,同中共蘇區中央局會合。著手籌備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