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

1945下(2)

8月14日 蘇聯和國民黨政府在莫斯科簽訂《中華民國和蘇聯友好同盟條約》。①

①這個條約規定,在東北“一俟收復區域任何地方停止為直接軍事行動之地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即擔負管理公務之全權”。條約還規定,經過外蒙古公民投票后,國民黨政府應承認外蒙古獨立;由滿洲里至綏芬河及由哈爾濱至旅順大連的中國長春鐵路為中蘇“共同所有,并共同經營”,“共同所有權應平均屬于兩方”;大連為一“自由港”,蘇聯經該港進出貨物“均免除關稅”,蘇聯在旅順“有權駐扎陸海空軍”。

8月15日 日本電臺廣播天皇裕仁投降詔書。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駐日占領軍司令官,指定蔣介石享有在中國(除滿洲外)受降的權力。①

①杜魯門在他的回憶錄中說:“事情是很清楚地擺在我們面前,假如我們讓日本人立即放下他們的武器,并且向海邊開去,那么整個中國就會被共產黨人拿過去。因此我們就必須以異乎尋常的步驟,利用敵人來做守備隊等到蔣介石的軍隊一到,日本軍隊便向他們投降。這種利用日本軍隊阻止共產黨人的方法是國防部和國務院聯合決定而經我批準的。”

同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致華中局電,指出:“關于各城市的警察,我方入城前,即應以軍事機關命令他們負責維持秩序。入城后不可將警察拘捕起來,以免秩序無人維持,更易引起混亂,所有警察局長,在能服從我們軍事管制命令的條件下,亦可暫時不加調換。”

8月16日 起草朱德總司令致蔣介石電,再次指出蔣介石命令第十八集團軍“就原地駐防待命”是完全錯誤的,并且提出:“凡被解放區軍隊所包圍的敵偽軍由解放區軍隊接受其投降,你的軍隊則接受被你的軍隊所包圍的敵偽軍的投降。”

同日 為新華社寫的評蔣介石發言人談話②的評論,本日播發。評論指出:這是“蔣介石公開發出的全面內戰的信號”。制止內戰唯一的辦法是:“堅決迅速努力壯大人民的民主力量,由人民解放敵占大城市和解除敵偽武裝,如有獨夫民賊敢于進犯人民,則取自衛立場,給以堅決的反擊,使內戰挑撥者無所逞其伎。”這個評論編入《毛澤東選集》。

②蔣介石的發言人八月十五日在重慶記者招待會上指責共產黨違反蔣委員長對朱德總司令的命令,說“委員長之命令,必須服從”,“違反者即為人民公敵”。

同日 致電張云逸、饒漱石、曾山、賴傳珠①并告河南區黨委、新四軍第五師:“作戰決定于打法,不浪打,非確能聚殲不打,養精蓄銳,以多勝少,例如以五六個團打一個團,可能聚殲”;“以打勝仗為目的,不以占地為目的,津浦能全占則全占之,不能則占一部,又不能則讓頑偽全部代替了日寇位置,亦勝于過去局面,只要日寇投降,大局于我有利”。同日 復蔣介石八月十四日第一次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來電,復電說:“朱德總司令本日曾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后,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8月18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河南文年生、張啟龍②并告王樹聲、戴季英③電,指出:“你們及整個河南我軍必須學會機動作戰及分散游擊,無把握的硬仗應避免”。同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羅榮桓、黎玉、蕭華④電:“萬毅支隊即調東北,經河北至熱河邊境待命。該支隊現有二千五百人,汰去老弱及開小差者外,能有一千五百到達目的地即好。東北干部凡能調動者盡可能調至萬部。”

①張云逸,當時任新四軍副軍長。饒漱石,當時任華中局代書記兼新四軍代政治委員。曾山,當時任華中局組織部長。賴傳珠,當時任新四軍參謀長。

②文年生、張啟龍,當時分別任八路軍游擊第三支隊司令員和第二支隊政治委員,他們率部進至河南新安時,正值日本投降。

③王樹聲、戴季英,當時分別任河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

④羅榮桓,當時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黎玉、蕭華,當時分別任山東軍區副政治委員和政治部主任。

同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組織晉察冀中央局,聶榮臻、程子華、羅瑞卿、劉瀾濤、蕭克、趙振聲為常委,成仿吾、李運昌、胡錫奎、劉仁、杜理卿、朱良才、詹才芳、趙爾陸為委員,聶榮臻為書記兼軍區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程子華、羅瑞卿、劉瀾濤為副書記兼軍區副政治委員,蕭克為軍區副司令員。

8月19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賀龍、林楓①電:李井泉已動身來你處任副政委,張宗遜率兩團到延安來你處,張任副司令。林楓準備去東北。去東北干部一千二百人一星期后由延安出發,交林楓率領北進。“包圍大同由冀察晉擔任,你處北方任務仍是阻止傅作義。”

8月20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復華中局八月十九日報告②的電報:“你們發動上海起義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望堅決徹底執行此方針,并派我軍有力部隊入城援助。其他城市如有起義條件,照此辦理。”本日,又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晉察冀分局并告各分局電:“對于北平、天津、唐山、保定、石家莊,應迅速布置城內人民的武裝起義,以便于不失時機配合攻城我軍實行起義,奪取這些城市,主要是平津。”同日 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北方局,成立晉冀魯豫中央局,鄧小平任書記,薄一波任副書記,劉伯承等為委員。決定成立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滕代遠任第一副司令員,王宏坤任第二副司令員,薄一波任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際春任第二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下轄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四個軍區。

①賀龍,當時兼任晉綏野戰軍司令員。林楓,當時任晉綏軍區政治委員。

②華中局八月十九日報告說:“上海我可掌握控制的力量總共有二十萬人,我能掌握大部分水電工人、郵政工人、電車工人、電話工人、鐵路工人。日本廠十萬失業工人可動員,滬東、滬西各可動員數萬。滬西大部分巡捕我可控制。偽方只有稅警團、保安隊維持秩序,甚恐慌。根據目前主客觀力量可以發動群眾武裝起義,但暫不向駐守不動的日軍攻擊。”“即使將來萬一不能長期堅持,亦可退到農村發展游擊戰爭取得勝利。”

同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彭德懷任中共中央軍委總參謀長,葉劍英任副總參謀長。

8月21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致華中局電,改變上海起義的方針,指出:“浙東主力到上海有被消滅危險,不如仍在浙東,困難時可退浙南。日本投降條約即將簽字,蔣介石已委任上海官吏,在此形勢下上海起義變為反對蔣介石,必被鎮壓下去,宜改為群眾組織各種團體發動清查漢奸斗爭,立即建立群眾性及《新華日報》上海版兩種報紙,分開出版,而不建立政府。”

8月22日 復蔣介石八月二十日第二次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電,復電說:“茲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進謁”。同日 審改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關于改變占領大城市方針的指示①稿中,加寫了一句話:“對大城市仍應積極派人去發動群眾,爭取偽軍,出版報紙,布置秘密工作,爭取我黨在城市中的地位。”

①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指出,蔣介石利用合法地位,接受敵軍投降,敵偽只能將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交給蔣介石。在此種形勢下,我軍應改變方針,除個別地點仍可占領外,著重于奪取小城市及廣大鄉村。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