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

1915(1)

  1915年 二十二歲

2月24日

給表兄文運昌寫一還書便條:“書十一本,內《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叢報》損去首葉,抱歉之至,尚希原諒。”“又國文教科書二本,信一封。”這個便條是毛澤東由長沙回韶山過春節期間寫的。

4月4日

到芋園⑴訪黎錦熙。黎錦熙看了毛澤東的日記,告以讀書方法。

4月5日

向楊昌濟談自己的家世和經歷。楊昌濟聽后,對毛澤東給以鼓勵,寄予期望。他在日記中寫道:“毛生澤東,言其所居之地為湘潭與湘鄉連界之地,僅隔一山,而兩地之語言各異。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務農,易于致富,富則往湘鄉買田。風俗純樸,煙賭甚稀。渠之父先亦務農,現業轉販,其弟亦務農。其外家為湘鄉人,亦農家也。而資質俊秀若此,殊為難得。余因以農家多出異才,引曾滌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務農二年,民國反正時又曾當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歷也。”

4月11日

同蕭子升、熊光楚到芋園黎錦熙處,繼續聽黎錦熙講讀書方法。

4月18日

同李少青、周執欽在黎錦熙處,談《公言》雜志問題。

4月25日

在芋園聽黎錦熙講述“在校研究科學之術”。

5月2日

在芋園同黎錦熙等談論如何做學問。

5月7日

下午三時,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政府發出最后通牒,限九日下午六時前答復以解決中日間“懸案”為名向中國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九日,袁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條件。

  為揭露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修正案,一師學生集資編印了有關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幾篇文章和資料,題為《明恥篇》。毛澤東仔細閱讀了這些文章和資料,并作批注,在封面上寫道:“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5月9日

在芋園同黎錦熙談讀書問題。

5月23日

為悼念湖南一師同班同學易昌陶書寫挽聯:胡虜多反復,千里度龍山,腥穢待湔,獨令我來何濟世;生死安足論,百年會有沒,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時。

5月30日

同熊光楚、王季范在黎錦熙處討論改造社會問題。此后,常在星期六或星期日到芋園向楊昌濟、黎錦熙求教。同時,與同學蔡和森、陳昌、蕭子升、熊光楚、蕭三等組織哲學研究小組,請楊昌濟指導,對哲學和倫理學問題進行定期討論。學期末 為反對由校長張干提議、省議會作出的要學生繳十元雜費的新規定,一師學生掀起驅逐張干的學潮。毛澤東在學校后山的君子亭改寫一傳單,廣為散發,歷數校長張干辦學無方,貽誤青年。張干要開除毛澤東等十七名學生,經楊昌濟、王季范、袁仲謙等教員勸說作罷。七月,張干被迫辭職⑵。

6月25日

致信湘生,談治學問題,對自己過去強調自修、不重視課堂學習有新的認識。信中說:“從前拿錯主意,為學無頭序,而于學堂科學,尤厭其繁碎。今聞于師友,且齒已長,而識稍進。于是決定為學之道,先博而后約,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專門。”“昔吾好獨立蹊徑,今乃知其非。學校分數獎勵之虛榮,尤所鄙棄,今乃知其不是。”談到自修問題,信中舉康有為、梁啟超為例:康有為“四十歲以前,學遍中國學問;四十年以后,又吸收西國學問之精華”;梁啟超“先業詞章,后治各科”。信中說:“蓋文學為百學之原,吾前言詩賦無用,實失言也。”信中還談到人才和交友問題,說:“來日之中國,艱難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言救濟”,“屠沽賈衒之中,必有非常之人”。“人非圣賢,不能孑然有所成就,親師而外,取友為急”。隨信抄錄了為哀悼亡友一師同班同學易昌陶而寫的一首挽詩: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嘆有余哀。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感物念所歡,躑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淚侵雙腮。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關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我懷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后來有千日,誰與共平生?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