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

1945下(6)

9月14日 同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并轉告張云逸、饒漱石,李先念,林平①:“上海《新華日報》及南京、武漢、香港等地以群眾面目出版的日報,必須盡速出版,根據國民黨法令,可先出版后登記,早出一天好一天,愈晚愈吃虧。”“華中可去上海等地公開活動的,如范長江、錢俊瑞、阿英、梅雨②等,要多去,快去。除日報外其他報紙、雜志、通訊社、書店、印刷所、戲劇、電影、學校、工廠等方,無不需要,就近請即先到上海工作,在今后和平時期中有第一重大意義”。

同日 同周恩來接見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亙和池田幸子。晚上赴白崇禧的宴會。

①林平,即尹林平,當時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

②梅雨,即梅益。

9月15日 致電中共中央答復九月十四日來電①和十五日來電②,指出:“浙東、蘇南、皖南三地部隊須立即開始注意控制北上通路,保障北上安全,并準備將來適當時機渡江北上,請通知華中擬具體意見。”

①中共中央九月十四日電告:蘇軍在東北的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代表貝魯羅索夫中校與我冀熱遼十六分區司令曾克林(當時任沈陽衛戍司令)乘飛機于本日同來延安,該中校向朱德總司令轉達馬林諾夫斯基口頭通知,請命令八路軍已到沈陽、平泉、長春、大連等地的各部退出。朱德表示,熱河、遼寧各一部在中日戰爭爆發時即有八路軍活動并創有根據地,請允許該地區八路軍仍留原地。

②中共中央九月十五日電告:已決定迅速地堅決爭取東北,在東北發展我黨強大力量;彭真、陳云、伍修權、葉季壯已去東北;決定組織東北局,彭真為書記,陳云、程子華、伍修權、林楓為委員。同日,毛澤東還接到中央轉來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九月十四日的電報,黃建議山東應調三萬至五萬人去東北,華中應調三萬至六萬人去山東,江南的第一師應調江北。

同日 下午,赴特園看望張瀾,向張瀾介紹和談情況。告訴他關于承認黨派合法地位、保障人民自由權利、召開政治會議等項大致獲得協議;國大代表問題尚待繼續磋商;目前癥結仍在軍隊數字和駐地、解放區政府和區劃兩大問題。蔣介石正在美國支持下運送兵員,名為接收,實為準備發動內戰。張瀾建議,將兩黨已談攏的問題公之于眾,免得蔣介石將來不認賬;如你們不便說,我可以采取給兩黨公開信的方式,把問題攤開來。毛澤東贊同這個意見①。下午五時,在桂園宴請在重慶的中國青年黨中央委員左舜生等,周恩來、王若飛等作陪。

①毛澤東和張瀾商談后,張瀾于九月十八日在重慶《新民報》發表《給國共兩黨領袖的公開信》。信中說:“今日商談內容,似應隨時公諸國人,既能收集思廣益之效,更可得國人共商國是之實。”“所作成的解決方案,必須不與國人之公意相違”。“吾人雖不獲事前參與,事后必須保留批評之自由。”

9月16日 下午四時半,在紅巖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會見美國駐華第十四航空隊總部的霍華德·海曼、愛德華·貝爾、杰克·埃德爾曼等三位士兵。他們希望了解中國解放區的情況。毛澤東向他們介紹解放區的情況,并闡明了中共有關國際、國內問題的主張。還請他們吃晚飯,向他們詢問美國的情況。

9月17日 應邀赴林園同蔣介石共進午餐,張群、吳國楨、赫爾利在座。餐后,同蔣介石直接商談,雙方的爭執仍在軍隊和政權問題。下午,在桂園舉行茶會,招待產業界人士,到會者有劉鴻生、范旭東、胡西園、吳羹梅、吳蘊初、章乃器、潘昌猷等。毛澤東贊揚他們為發展中國民族工業所作的貢獻,同時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資本是得不到發展的,只有在國家獨立、民主、自由之下,民族工商業才有發展前途。并向他們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對待民族資本的政策。

同日 蔣介石寫信給閻錫山并附《剿匪手本》兩冊。當時閻部正在進犯以長治為中心的晉東南解放區。蔣介石在重慶談判期間,至本日為止,還命令四個戰區的司令長官傅作義、胡宗南、孫連仲、李品仙等,分別率領所部沿鐵路線向解放區進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心開展交通破擊戰,打擊沿鐵路線進犯的國民黨軍,以求達到爭取和平的目的。

同日 同周恩來復中共中央十七日來電①,表示完全同意力爭東北的方針。同時指出,東北及熱河、察哈爾控制在手,全黨團結一致,什么也不怕。并告中共中央,國共談判無進展。

9月18日 在國民參政會茶會上致詞指出:今后當為和平發展、和平建國的新時代,必須團結統一,堅決避免內戰,除此方針之外,其他任何方針均屬錯誤。

9月19日 復中共中央本日來電②,說:“(一)浙東、蘇南、皖南、皖中部隊北撤,同意你們及張、饒計劃③,越快越好,此間已當作一個讓步條件,向對方提出,且有好影響。

①此電并決定幾個戰略區領導人的調配。劉少奇九月十七日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毛澤東、周恩來的電報,提出我們全國戰略方針必須確定向北推進、向南防御,否則我之主力分散,地區太大,處處陷于被動;建議新四軍江南主力立即轉移到江北,皖南、皖中新四軍第七師也向北撤退,從山東、華中抽調十萬至十五萬人北上。

②劉少奇九月十九日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電報中說:“全國戰略方針是自北發展,向南防御。”“目前全黨全軍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打擊敵偽,完全控制熱、察兩省,發展東北我之力量并爭取控制東北,以便依靠東北和熱、察兩省,加強全國各解放區及國民黨地區人民的斗爭,爭取和平民主及國共談判的有利地位”。

③中共中央九月十九日致毛澤東、周恩來電,提出長江以南部隊北撤計劃,并告知張云逸、饒漱石的建議,其內容是將江南主力迅速北調,越快越好,浙東和皖南部隊及黨政干部全部轉移,以此作為對國民黨的一個讓步。

(二)同意陳、饒①去山東,羅及蕭②去東北,林彪去熱河③,亦以快為好。華中由譚、鄧④組織分局。”

①陳、饒,指陳毅、饒漱石。

②羅,指羅榮桓。蕭,指蕭華。

③林彪和蕭勁光當時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員和副司令員,八月二十五日飛抵太行后,即前往山東,途中得知中央調令后,轉道出山海關。

④譚,指譚震林,當時任中共淮南區委書記、新四軍第二師兼淮南軍區政治委員。鄧,指鄧子恢,當時任中共淮北區委書記、新四軍第四師兼淮北軍區政治委員。

同日 同周恩來、王若飛共同研究軍隊縮編及駐地問題的新方案,由周恩來、王若飛在本日舉行的國共談判中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提出。新方案要點是:一、關于我方軍隊與國民黨軍隊的比例,我方愿讓步到一與六之比,如國民黨方面縮編為一百二十個師,我方應為二十個師;國民黨方面縮編為六十個師,則我方應為十個師。二、關于軍隊、軍隊駐地和解放區,第一步,我方將海南島、廣東、浙江、蘇南、皖南、湖北、湖南、河南等八個地區之軍隊撤退,集中于蘇北、皖北及隴海路以北地區。第二步,再將蘇北、皖北、豫北地區之軍隊撤退,將我方所有軍隊集中駐于山東,河北、察哈爾、熱河與山西之大部分,綏遠之小部分,及陜甘寧邊區等七個地區。解放區隨軍隊駐地之調整而合并。山東、河北、察哈爾、熱河與陜甘寧邊區之主席,山西、綏遠兩省之副主席,天津、北平、青島三個特別市之副市長,由我方推薦。對中共的新方案要點,國民黨方面仍認為違背“軍令統一”,指責中共分裂。中共方面據理反駁。雙方未獲協議。

同日 設午宴招待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

9月20日 訪陳立夫、葉楚傖、程潛①、賀耀祖②。同日 收到中共中央本日來電。來電說,據西安確息,蔣介石密示所屬:“目前與奸黨談判,乃系窺測其要求與目的,以拖延時間,緩和國際視線,俾國軍抓緊時機,迅速收復淪陷區中心城市。待國軍控制所有戰略據點、交通線,將寇軍受降后,再以有利之優越軍事形勢與奸黨作具體談判。彼如不能在軍令政令統一原則下屈服,則以土匪清剿之。”

①程潛,當時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戰地黨政委員會主任委員。

②賀耀祖,當時任國民黨政府重慶市市長。

同日 同周恩來等出席大公報社負責人在李子壩報社舉行的招待宴會。席間,大公報社負責人重提所謂共產黨“不要另起爐灶”。毛澤東回答說:不是我們要另起爐灶,而是國民黨的爐灶里不許我們造飯。毛澤東為大公報社職工題詞:“為人民服務”。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