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

1948(06)

4月12日 

到達河北阜平縣西下關村。任弼時召集本村和臨近村的黨員干部座談會。結束時,毛澤東同周恩來等與參加座談的村干部見面,一一握手問候。晚間開會議定,到阜平晉察冀軍區駐地城南莊后,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及中央機關去西柏坡與中央工委會合,毛澤東因準備去蘇聯,暫留城南莊。

4月13日 

由聶榮臻陪同,到達晉察冀軍區所在地阜平縣城南莊,住軍區大院。在城南莊期間,同周恩來多次聽取聶榮臻等匯報工作,并同任弼時主持召開的區縣干部座談會的同志們見面。

4月21日 

關于粟裕建議緩出閩浙贛以集中兵力在黃淮地區打幾個大仗問題①,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粟裕電:“為商量行動問題,請陳毅、粟裕兩同志于卯有②至卯世③數日內同來平山中工委開會為盼。”

同日 在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書封面上寫批語:“請同志們看此書的第二章,使同志們懂得必須消滅現在我們工作中的某些嚴重的無紀律狀態或無政府狀態。”同日 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

4月22日 

復電林彪、羅榮桓、高崗、陳云、李富春、劉亞樓、譚政④:“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意見”。“我們可令楊、羅、楊⑤(正在商量中)以三個縱隊出至承德、北平之線以東地區,或者可能出至承德以東地區,起配合作戰之作用”。“我們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理由是先打長春比較先打他處要有利一些,不是因為先打他處特別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難。你們所說打沈陽附近之困難,打錦州附近之困難,打錦榆段之困難,以及入關作戰之困難等,有些只是設想的困難,事實上不一定有的”。“因此,你們自己,特別在干部中,只應當說在目前情況下先打長春比較有利,不應當強調南下作戰之困難,以免你們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處于被動地位。”

①粟裕四月十八日致中央軍委電,內稱:我大兵團遠離后方作戰,得不到群眾較好配合,行動不易保密,傷病員難安插,補給困難,重裝備不能發揮作戰能力,變成拖累。五軍及整編十一師系美械重裝備可能留中原以發揮其作用,蔣對桂頑兩個主力師不至放虎歸山,可能仍留大別山,如我軍南進未能調動這四個最強的整編師南下,會使中原地區遭到摧殘而難于恢復。建議中原三軍依托后方作戰,以便得到足夠的炮彈、炸藥等補給,發揮現有裝備之作用而大量殲滅敵人,求得在中原地區(主要戰場應在豫皖蘇及淮北津浦路東路西),打幾個較大規模的殲滅戰。

②卯有,即四月二十五日。

③卯世,即四月三十一日。

④李富春、譚政,當時分別任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副政治委員、政治部主任。

⑤楊、羅、楊,指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楊得志、第一政治委員羅瑞卿、第二政治委員楊成武。

同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耿飚電:“你們有配合東北作戰的任務,主力三個縱隊必須于辰初①出動,辰刪②以前到達熱河境內。因此,你們派赴門頭溝之一個縱隊應立即收回,集結三個縱隊于桑干河以南,休息至辰冬③左右為止。”

①辰初,即五月初。

②辰刪,即五月十五日。

③辰冬,即五月二日。

4月23日 

周恩來、任弼時等前往西柏坡。

4月24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致西北人民解放軍全體同志電,慶祝收復延安的偉大勝利,指出:“去年三月十九日國民黨匪軍占領延安的時候,我們就斷言,這種占領將標志著國民黨匪軍的失敗和中國人民的勝利,一年多以來的一切事變,充分地證明了這一斷言。”尚望全體軍民“繼續努力,為消滅全部匪軍,解放整個西北而奮斗”。

4月25日 

致電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通知他們即將召開的中央會議準備討論的問題:(一)邀請港、滬、平、津等地各中間黨派及民眾團體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區,商討關于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并成立臨時中央政府問題。(二)關于在今年冬季召開二中全會的議題。(三)關于酌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問題。(四)關于消滅某些無政府狀態和酌量縮小地方權力的問題。(五)關于區、鄉、村人民代表會議組織大綱草案。(六)陳粟兵團的行動問題及其他問題。以上各問題請他們先作大概的討論,然后再到城南莊商定。

4月27日 

寫信給晉察冀中央局城市工作部部長劉仁,請他經過妥善辦法告訴張東蓀、符定一①,感謝他們的來信,對他們的一切愛國民主活動表示熱烈同情,并邀請他們二位及許德珩、吳晗等民主人士來解放區參加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會議,討論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和關于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合作及綱領政策問題。會議名稱擬稱為政治協商會議,開會地點在哈爾濱,開會時間在今年秋季。會議的決議必須參加會議的每一單位自愿同意,不得強制。

同日 

寫信給藍公武②:“三十年前,拜讀先生在《晨報》及《國民公報》上的崇論宏議,現聞先生居所距此不遠,甚思一晤,借聆教益。茲派車迎候,倘蒙撥冗枉駕,無任歡迎。”

①張東蓀,燕京大學教授,曾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一九四六年參加中國民主社會黨,為主要領導人之一,十一月因反對民社黨參加偽國大,宣布退出該黨。符定一,湖南衡山人,文字學家。一九四六年夏,應毛澤東的邀請到過延安。張、符二人當時均在北平。

②藍公武,當時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教育廳廳長,長期從事新聞工作。一九四五年秋到達晉察冀解放區。

4月29日 

批轉薄一波關于工商業問題的報告,并在報告中的兩處加寫批注。對“在公私企業中,成立以廠長為首的三人委員會,以利生產”一句批注:“企業中的管理委員會究竟以三人為有利還是以五人左右為有利,值得研究。如果只以廠長、支書及工會主任這樣三個人組織委員會,如果這三個人又都是黨員,而無工程師、技師或職員的代表參加及有能力的黨外人士參加,似乎是不妥的。”對“有些人認為工商業均帶封建性。不斗工商業,不能肅清封建,滿足群眾要求”一句批注:“這類思想是一種農業社會主義思想,其性質是反動的,落后的,倒退的,必須堅決反對。”

4月30日—5月7日 

在城南莊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稱城南莊會議)。

4月30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通過中共中央慶祝五一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口號于當日頒布。

5月1日 

寫信給李濟深、沈鈞儒①,信中說:“在目前形勢下,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相互合作,并擬訂民主聯合政府的施政綱領,業已成為必要,時機亦已成熟。”“但欲實現這一步驟,必須先邀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開一個會議。在這個會議上,討論并決定上述問題。此項會議似宜定名為政治協商會議。一切反美帝反蔣黨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均可派代表參加。不屬于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反美帝反蔣黨的某些社會賢達,亦可被邀參加此項會議。

①李濟深,當時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沈鈞儒,當時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在香港主持盟務。

5月初 ①

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三項議題:(一)把戰爭引向國民黨地區;(二)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三)反對無政府無紀律狀態,適當縮小地方權力。毛澤東在會上發言說:(一)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地區無疑會有很大困難,打出去的主力會減弱,打不了很多勝仗,但無此一條不能戰勝國民黨。打出去以后,敵我都到蔣管區去吃,不能依賴后方,后方要盡量供給前方。(二)我一方面為勝利欣喜,一方面擔心人民負擔不起。要使后方農業、工業長一寸。土地改革、整黨、開人民代表會議,目的都是為了發展生產。為了發展生產,人民的負擔要適當減輕。(三)反對無政府無紀律狀態,縮小地方權力。會議認為這三條都是戰略性的。這三條以后概括為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三項任務。

①五月五日,李濟深、何香凝(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沈鈞儒、章伯鈞(中國民主同盟),馬敘倫、王紹鏊(中國民主促進會),陳其尤(致公黨),彭澤民(中國農工民主黨),李章達(中國人民救國會),蔡廷鍇(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譚平山(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郭沫若(無黨派)致電毛澤東并轉解放區全體同胞:“南京獨裁者竊權賣國,史無前例”,“當此解放軍隊所至,漿食集于道途”,“乃讀貴黨五一勞動節口號第五項:‘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適合人民時勢的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何勝欽企。除通電國內外各界暨海外僑胞共同策進完成大業外,特此奉達,即希賜教。”

5月5日 

在城南莊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書記處與陳毅、粟裕等商討渡江問題后,毛澤東于本日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并華東局電,指出:“將戰爭引向長江以南,使江淮河漢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逐一解決,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將戰爭引向江淮河漢,使山東、蘇北、豫北、晉南、陜北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解決一樣,這是正確的堅定不移的方針。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難。目前粟裕兵團(一、四、六縱)的任務,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開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則四個月多則八個月內,該兵團加上其他三個縱隊在汴徐線南北地區,以殲滅五軍等部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旅為目標,完成準備渡江之任務。在此期內,由該兵團派出十個營,附以地方干部,陸續先遣渡江,分布廣大地區,發展游擊戰爭。以上計劃是我們和陳、粟及一波、先念所商定者。”為組織協同作戰,電報還指出:粟裕兵團,“約于本月底渡河作戰。陳、唐所率三、八兩縱應回至豫皖蘇區,調換一縱西去,以便該兵團有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等六個縱隊集結打大仗”。“本月內請劉、鄧命一縱、十一縱在汴徐以南適當地點休整,待粟裕命令,月底協同作戰。當粟裕打五軍等部時,許譚兵團應向津浦線行動,相機殲滅并鉗制十二師、七十五師、八十四師、七十三師等部。其動作時間,應在本月下旬,請華東局令知許、譚準備。同時,令知韋陳兵團①,在蘇北發起殲敵戰役,配合動作。”

①韋陳兵團,指韋國清任司令員、陳丕顯任政治委員的華東野戰軍蘇北兵團。

5月7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許世友、譚震林并華東局電,指示山東兵團“應集結休整至本月十八日或二十日為止,準備于十九或二十一日以后開始向津浦線行動。那時如新泰敵一個旅未退,則以圍新泰打援軍為第一目標,如該敵已退,則直向濟南、徐州間選擇某地攻擊并打援,以協助粟裕兵團之作戰。粟裕兵團渡江目前尚有困難,決定在運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殲滅幾批敵人再行南進。”

同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致香港分局、上海局及潘漢年電:“中央已于五一節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口號,而其第一步則擬召集各反美反蔣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不屬于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社會知名人士開一次政治協商會議。自然這些在目前均尚是宣傳和交換意見時期,尚未到正式決定和實行時期。你們可用非正式交換意見的態度(不是用正式決定和邀請的態度),和各真誠反美反蔣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社會知名人士交換意見,并以各方反映電告。”

同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電,指出:“基本上同意你們五日十九時半來電的第三個方案①,即用三個月至四個月時間攻克長春并爭取殲滅援敵,待秋收后再攻承德或他處。”同時指出:“在攻長春的三個月至四個月時間內,你們必須同時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張家口、大同區域作戰或在冀東、錦州區域作戰所需的糧食、彈藥、被服、新兵等項補給的道路運輸準備工作。”

①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五日十九時半來電所提三個方案是:(一)正式進攻長春;(二)少數兵力圍攻長春,主力到北寧線和熱河冀東作戰;(三)對長春以二至四個月較長時間圍困,然后打援,最后攻城。來電認為“目前以采取第三方案為好”。

5月9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發出關于改變華北、中原解放區的組織及確定人選的決定:(一)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解放區合并為華北區。(二)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個中央局合并為華北中央局,劉少奇兼任第一書記,薄一波為第二書記,聶榮臻為第三書記。(三)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軍區合并為華北軍區,聶榮臻為司令員,薄一波為政治委員,徐向前、滕代遠、蕭克依次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員。(四)兩邊區政府在華北人民代表會議召開前,暫時成立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董必武為主席,黃敬、楊秀峰為副主席。(五)中央委托華北局辦理大黨校、大軍校、大黨報和華北大學。(六)中原中央局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陳毅、鄧子恢分任第二、第三書記。(七)中原軍區及中原野戰軍以劉伯承為司令員,鄧小平為政治委員,陳毅、李先念分任第一、第二副司令員,陳毅仍兼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及政治委員。(八)中央已與中央工委會合,中央工委即行撤銷。

5月11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并程子華電,通報楊得志、羅瑞卿①率部配合東北作戰的部署:“楊得志、羅瑞卿率三、四兩縱及二縱一個旅共七個旅決于十四日或十五日出發,十七日或十八日過平綏路,爾后即以殲擊十三軍為目標,向密云、古北口之線及承德方向進擊。”隨即楊、羅率部于五月十二日發起冀熱察戰役,六月二十五日結束,殲敵二萬四千余人,攻占豐寧、隆化、平泉等城,對承德形成包圍態勢,以配合東北野戰軍的作戰。

同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電:“請即令陳、唐率三、八兩縱迅速東進,直達汴徐線附近,接受粟裕指揮,協力殲擊五軍”。

同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晉綏分局電:“你們萬余人進駐運城地區,必須向所有人員講明對待當地人民及黨政軍的正確態度。”“分局應將工業生產問題放在領導工作的重要位置。有了工業生產的條件,黨如果不注意恢復及發展工業,黨的領導人員如果缺乏工業方面的知識,如果不用力去學會這一方面的知識,那就會要犯錯誤。在收復延安后,西北局亦須注意恢復及發展工業。”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